悉尼大学老师来自哪里?
这个题目很有意思,我就从自己的经历来谈谈这个问题好了。 在我读本科的时候,我们班的国际学生比例大概是25%左右。这些国际学生的英文水平参差不齐,有雅思7分的,也有刚刚过了语言关的。他们分别来自于中国(包括香港和台湾)、韩国、日本、泰国、马来西亚、伊朗以及土耳其。 当时给我们上大一会计课的老师是个澳大利亚本地的老太太,发音非常不标准,经常把accounting读成/kɑːˈdʒɛːŋ/。我记得第一次上课的时候大家都很尴尬,后来她就索性用课本教我们怎么记账了( ̄へ ̄)~。
到了大二,我们的账户里已经积累了足够的学分可以修二门课了,于是学校就安排我们选修高数。我们的高数老师是位年轻的女教授,人非常好,就是口音重,每次念“微积分”都念成/ˌwɪks'ɪnʃəl/。记得刚开学的时候她给我们留了作业,让我们练习计算,第二天交作业的时候,我发现我的作业本上多了一页,上面用红笔写着:“I am so happy to see you in my class.”(我非常高兴能在你的班级里)。
大三时,由于我的数学成绩很好,学校给了我机会让我参加一个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并获得了奖金。为此我特意买了一只钢笔作为纪念。结果在颁奖仪式后,校长亲自把他赠送给我的那只钢笔送给了我,还说我将来一定会成为一个伟大的数学家!(๑• . •๑)~~不过,直到今天,我还是没有成为伟大的数学家。。。但那支笔我一直留着。 大四时,我们班又新增了不少国际生,他们的英文水平基本都已经达到了交流顺畅的程度。我们的课程也越来越难,很多学科开始用到大量的公式推导和理论论证。这时,出现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情况--有些国际生的英文表达比我还流畅,而有些中国同学的公式推导比我还快。
除了授课老师之外,我们的Tutor也都是不一样的。虽然大家都完成了同样的课程,但是由于进入大学时的英语水平不同,大家的tutoring need都是不一样的。我的tutors有的来自英国,口音很重;有的来自美国,口音轻些;还有两位是澳大利亚本地人,口音最标准。我记得学习税法的时候,有一位中国同学对澳大利亚的taxation system不是很理解,我们的tutor就专门花了时间用案例给我们解释中国的Taxation制度和澳大利亚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