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在城市排名第几?

万骐佑万骐佑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在90年代中期之前,中国实行的是统一的计划经济,教育被定性为唯一的“政治工具”,教育目的主要是培养“革命事业的接班人”或“专门人才”,忽视了对年轻人独立个性、创造力和自由精神的塑造。

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尤其是1999年大学重新走向开放之后,中国逐渐步入市场经济。教育开始扮演“经济驱动力”的角色,大学也成为“产业机构”,其价值标准开始与企业同谋。教育由以前的“社会上层建筑”,逐渐转变为“经济的附属品”。

21世纪的头十年,中国的教育又开始走向“专业化”的道路。政府、社会和学校更加关注教育的“经济功能”,而忽视了教育本身的“人文主义属性”。教育的“效率”开始变成中国教育的唯一标准,教育质量和“自由意志”的培养开始变得无关紧要。学校教育开始被“效率”和“产业化”的诉求所主导。

在新世纪的头十年,中国的教育逐渐走进了死胡同。教育的“经济功能”被过度夸大之后,其本身所应有的“自由化”和人性化的内涵逐渐丧失。中国的大学生已经变成没有思想的“经济动物”。中国的教育制度已经成为人类教育史上最僵化、最愚蠢、最落后、最不合理的制度。

教育的“经济功能”本来只是一个“附带现象”

要知道,在西方,教育原本是没有“经济功能”的。从现代教育的“人文主义”理念出发,教育的第一要义是培养“自由意志”。教育的目的是引导一个人如何去思考、观察和感知这个世界,而不是培训一个“经济动物”,为现有的或预设的社会制度生产合格的“工具”。一个人独立的人格和自由的意识才是教育最珍贵的产物。

“学术自由”始终是任何一个良好的教育体系的核心和灵魂。大学的学术规范、专家治校、教授治学传统一直保持良好。在现代大学中,没有一个教授会愿意在学术问题上低头。这是保证大学学术自由、保持大学独立地位的基本保证。

遗憾的是,现代大学“经济功能”逐渐压倒了其“人文主义属性”。中国的大学也逐渐被经济利益所裹挟,大学的学术自由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由于大量的私人资本和商业因素介入高校,学术自由难以实现,教师和学生的权利难以保障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