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一年听力还是5分?

易珈珞易珈珞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在我阅读上面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深受触动。就像文章说的,在北美,很多中国学生都有阅读困难症。的确,就像我自己,小时候对阅读十分喜好,但上了初中以后,阅读成了我的噩梦。即使是后来高三老师强迫我多看范文,多做阅读,我的成绩仍然没有起色。我对阅读一直抱有很大的偏见,认为它只能锻炼你的文笔,根本没有什么用处。可是没想到,当年不以为然的做法,后来真的让我吃了大亏。

在我刚入大学的时候,是10年,那时候我选择的是商科。大一那年上宏观经济,课上到了第二本最后一章,老师要求写一篇2000字的Essay,讲述美国经济1970年到2000年的历史。对于一个刚刚进大学,并且之前从来没有写过essay的中国学生而言,这简直就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在入学之初,听了很多学姐学长的经验分享,我意识到大学写作不同于高中写作,它更注重逻辑,更看重引用,更需要参考大量的资料。于是,我去图书馆查找大量的文献,把可以引用的话,论点全部摘录下来,再对照老师的书,把每一章每一个观点的逻辑写下来。最后,我顺利地完成了我上大学以来的第一次Essay。

同样是大一的时候,我的商科专业需要学习会计。在会计课程里,老师特别强调了预算的重要性,并要求我们写一份20页的预算报告,关于某一个大公司一年的行政开支。这又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我想,如果我不能写出来,我的其他同学也一样写不出来,况且20页并不算长,我完全可以在老师的范例上修改一下,于是我就“借鉴”了别人的报告,完成了我的作业。

后来,我选择转专业。从商科转到了CS。CS的第一个课程是计算机科学导引。这个课程要求我们用R软件做数据分析。这是我第一次接触R语言,我丝毫不知道这个软件该如何用法,如何开始。但是我翻看了之前几节课的笔记,通过在网上搜索相关教程,我最终完成了第一节课的作业。

大三大四,我在UBC读书。UBC的商学院要求我们学习市场营销。marketing课程的第一节是市场研究。上这节课前,老师要求每个学生写一份500字的市场调研报告。要求内容具体,有论据,有数据。因为市场营销方向是商科,而不是理科,所以,我利用写作市场营销专业硕士论文时曾经使用过的方法:大量阅读相关文献,调查市场,访问专家,分析数据……我最终完成了这一份作业,全班只死了三个学生,而我是其中之一。

在UBC的另外一门课程是全球商务(Global Biz)。我们的作业是用小组的形式做个企业模拟,根据现实情况,进行企业运营。在这个作业里,我们小组研究了100多个企业,访问了大量专家,参考了各个层次的管理书籍,总结出了大量数据,写成了将近30页的报告,最后我们的组获得了A。

上大学以来,每一次作业,我都没有写“第一篇”。我的每一篇Essay和报告,几乎都是“再创造”。这“再创造”的过程,有时候是引用了别人的理论,有时候是参考了别人的数据,有时候是参考了别人的语言,但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得益于之前看到过看到过别人的相关作品。很多时候,不是我不明白,而是我自己不愿意明白。很多时候,不是我不行,而是我不想行。

记得刚刚入大学的时候,我第一篇essay写的很差。老师给我打了一个D。当时,我特别不满意,并且给系主任写信,表达我对于老师给分的不满。系主任回了信,并且让我去见他。去他办公室前,我一再提醒自己,“张龙,你已经被北大退学了,你已经没有退路了,你不能再像以前那样犯了”。到了办公室,系主任问我为什么这么写。我说,我不喜欢这个样子的作业。然后,我把我的想法,我的理由一股脑儿地全部说了出来。现在回想起来,我当时真的就像一个“泼妇”一样。最后,系主任无奈地笑了笑,让我回去重新写作业,下次再交。于是,我就有了下面那篇“改变我一生”的作业。

如果不是那一年惨痛的教训,此刻,可能我仍然在沾沾自喜于自己看似聪明的所作所为。四年前的“第一次”,是我人生中的一个转折点。毕业之后,我有了自己的公司,我有了很多了不起的客户,我收入颇丰。但是,我常常想起我的大学。想起我的大学,我常常心痛我的大学,我的大一,我的大一的“第一次”。如果人生可以重来,我宁愿花两年时间来大学读书,也不愿用四年时光来悔思当初。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