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为什么凶猛野兽?
地球上的物种,大部分都存在地理隔离现象。但有一对,却是一个生活在南岛,一个生活在北岛。它们一个是新西兰棕熊,一个是夏威夷黑熊。
它们属于同一个物种,所以容易杂交。但隔离了两千多万年,它们互相之间,已经有了非常明显的形态差别。这种差别,就叫种间变异。
我们常说的,蝴蝶效应,就是一个错误的遗传基因,造成种间明显变异的例子。在新西兰和夏威夷,有个别的棕熊,翅膀上多了一点白斑。人们误以为那是另一种品种,就把它画出来,起了个名字,叫做珍珠贝蝴蝶。其实,它就是新西兰棕熊和夏威夷棕熊的杂交种。而之所以能产生这种蝴蝶,是因为蝴蝶的基因组成,呈现了一定程度的染色体畸变。
自然界有种基因错位现象,叫连锁异位。就是一对同源染色体,位置发生了变化。往往发生在精子和卵子结合的瞬间。这种瞬间,叫受精,也叫配子融合。
生物体的每个体细胞,都有父母双亲的DNA序列。但卵子和精子,进行融合的时候,偶然会出现错位。于是,子代生物的DNA中,会出现来自不同亲代的序列。发生连锁异位的两对同源染色体,在子代生物中位于同一位置。我们叫它A染色体。但其中的一号染色体,来自父亲;而三号染色体,来自母亲。
生物体的每个基因,都有它对应的重复序列。如果用引物酶来切割双链DNA,会分离出一种长度为300—600碱基对的片断,称为RFLP,即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以A作单位,进行标记,就叫A-RFLP。
RFLP是分子水平上的遗传标记。具有高度稳定性。A有几千个。但它们能代表所有的遗传变异么?当然不会。某些RFLP片段,会因杂合致死,或新基因的产生而消失。某些片段,也会因为某些生物的突变,而发生相应的变异。
生物的遗传多样化,会反映出RFLP水平上的多态性,即A的多态性。它是物种形成和分化,以及适应辐射的基础。它也是物种鉴别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