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所有物理a是什么意思?
我理解的“A”,是在特定评价范围(如高考)里,达到优秀水平,在这个范围内,可以认为你是最好的。但是,如果将范围拓展到所有高中学生,你将不再是最优秀的那个。 比如数学竞赛上获得一等奖的6个人里面,可能有4个是高中的尖子生;但是在高考中能考出这个分数的人,不可能有那么多是数学尖子生。这里面涉及一个“最优化”的问题——在某个特定条件下,追求最优解。
而“A”就是这样一种被定义在特定条件下的最优解,称为“高考物理满分”“高考数学满分”之类。它代表了这个人在这个范围内的最高水平。 但是,这个最高水平是否高于其他学校同等水平的学生呢?不一定(注意,我说的是一定高于)。举个例子,一个学生高考考了750分,这个分数可能是他的极限了,但是他可能连一中(当地最好的中学)都考不进,更不用说清华北大。一中那些学习比他好的同学,可能发挥得比他还好。也就是说,这个“A”可能跟一中甚至三本线以上的学校的同等水平的同学相比,并没有优势。从这个角度看,这个“A”就不是最好(最优秀的10%),而是接近中间水平(处于80%至90%的学生之间)了。当然,这个例子是把10%和80%分别往极端里推一下,实际上应该不会有这么极端的情况出现。我的意思只是说,这种“A”其实不算很好,只是很稳定罢了。
我高中的时候,班上有个男同学,智商很高,学什么都很快,但是他就是不喜欢做题(他喜欢做题就不怕没有好成绩了)。我们当时学物理的时候,很多题目都很简单,老师叫我们做错题笔记(就是把错误的题目收集在一起,方便日后复习),他都不做,他说自己做错了的题目再做一遍有什么意思呢?(他是真不觉得错误题目有哪些同类题型值得总结,而不是故作潇洒不肯做)。后来高一下学期期中考后分班,他进了奥赛班(就是学校里特别好的几个班的一个,里面的学生都是智商很高的那种)。
进入奥赛班以后,他没有选择做理科实验,因为那需要花更多时间,他就选了文科,理由是“背的东西多,不需要怎么思考”。他成绩一直很好,高三最后一次模拟,理综260+(好像是263,忘了,满分300)。最后高考,他考了640+(具体也忘了是多少)。按说他这个成绩,清北是绰绰有余的了,可是他最后选择了一所知名985院校的工科专业。
大学期间,我们偶尔还有联系,他在大学也是学得很轻松,成绩一直不错,但是他说自己“不是读书的料”。后来毕业后工作,他回川发展了,我们也有过联系,发现他工作上问题不少,总是犯低级失误,让人头疼无比又无可奈何。他说自己“不是学习的料,也不是工作的料”,现在过得很不开心。(PS. 我不是说这个同学的成绩和最终的人生成就没什么关系吗?其实还是有些关系的,不过这些成就比不上那些智商高、学习努力的同学,只能算是差强人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