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教与学生如何沟通?

白佩芬白佩芬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作为一名大学老师,同时也是一个青少年心理咨询工作者,我遇到过无数让我印象深刻的学员或者学生。 其中有一位令我至今印象深刻。 他是一位很优秀的小伙子,阳光、积极、上进且聪明。 第一次和他接触是在一个晚上的在线语音答疑上,有很多同学问问题,他也在其中。 但和其他人不一样的是,他的问题不是关于学习和课程的,而是这样问的: “张老师的微信步数又登上了朋友圈榜首,是不是又带着同学们出去爬山了?” “张老师周末不休息,是不是又要带我们出去玩了?” “张老师的微信运动又霸榜了,他到底是走了多少步?能不能求个赞助发个红包给我们这些穷光蛋?” .....

我当时正在参加一个心理学领域的学术会议,于是就在会场找到了他(他用了很多办法混进了我的会议室),想跟他谈谈心。 但这个小伙子非常机智,他对我说:“张老师的步数又霸屏了,肯定又是我们班拿第一了吧!” 接着,这个聪明的小家伙跟我讲了他的一些想法和困惑。我了解到他是很在意朋友和同学对他的看法的,也想让自己变得更好所以才会每天坚持跑步。 但是因为他不知道怎样才能和我有更多互动和交流,因此只能用这种方式来“接近”我(因为我在课堂上提到过自己的微信二维码,但他并没有扫我的码加我为好友)。 后来,我们在校园里面偶遇的时候,我就主动问他要不要一起爬山,他开心地答应了。 在爬山的过程中,我问他为什么要每天跑很多步,他说想要和我有共同的对话话题。 这个答案让我很感动,同时也让我对他充满了好奇:究竟是什么样的家庭,能够培养出如此“特别”的孩子呢?

于是,在课后我又专门找他聊了天。原来他是单亲,跟着妈妈生活,而妈妈除了需要工作之外还要照顾他的生活和学习。虽然他和妈妈都非常的努力,但是似乎总有些力不从心。 在聊天中,我发现他是一个很有原则且自律性很强的人。他对我说:“张老师在课堂上说的那些道理我都懂,但是就是我很难付诸实践,因为你讲的那些对我都很重要。” 我问他为什么不再试一试呢?他说:“我不想让自己失望,因为我已经错过了太多机会。”

后来,我们又进行了多次沟通,发现其实他在学校里表现的“特殊”是因为在学校里他想和大家成为朋友,但在家里却是另外一回事。 在家里面,他是妈妈的“小暖男”,帮妈妈做很多事情,也是妈妈最好的听众。但是在学校里面他却总是想要逃离,因为学校给他太多的压力,而这些压力并不是来源于学习或者课程。 所以,如果你是一名助教,并且遇到了像这位一样的小家伙的话……… 请对他友好一些,耐心一些,因为你的言行可能都会影响他一辈子。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