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哪些大学不看绩点?
作为全球唯三(可能快没了)还在坚持纯评估制录取的国家之一,印度是除了极个别“高华”群体外唯一没有“GPA”概念的地方。 印度的体系里,本科以上教育只有两个学期,且全部采用论文+口试(面试)的形式进行最终成绩评定。
以我在印度最大公立院校就读的体会而言,整个流程可以总结成这么几句—— 申请阶段:提交材料→材料审核→发录取通知书; 学习阶段:注册学籍→选校选课→上课+期末考试→写毕业论文/报告→准备毕业答辩; 毕业阶段:毕业论文/报告答辩→颁发毕业证+学位证。 一个完整的学业周期几乎不存在“期末考试”、“期中考试”等概念,学校不会给出任何期末考试成绩排名,也不会给任何一个学生“绩点”。
但在每个学期的开始和结束时,学校都会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包括小测验、课堂发言等等)以及课后作业的情况给予一个“课程评分”,这个分数从A到E分为五个等级,每一个级别对应一个绩点的数值。 比如下图是我的两个课程的评分表,绿色部分为出勤情况,红色部分为课程作业,黄色部分为项目汇报,最后分别对应的绩点数值如下: 这三个值是最终成绩评定的唯一标准,在答辩结束后,如果所有课程都通过,那么就可以获得最终的学分和相应的GPA。 但这个GPA和中国的GPA意义完全不同!
首先,它不代表你这门课的考试排名,也不代表你的考试分数。 其次,同一个课程学习不同的内容,难度不同,花费的时间不同,获得的GPA完全相同。 最后,同一门学科下的各个课程之间没有高低之分,不论你上的是金数还是水数,只要最终测评能够获得相应的GPA即可。 因此对于绝大多数中国留学生来说,在印度学习的这段经历会彻底颠覆以往对于“GPA”的概念,同时也会重新认识“成绩”、“排名”这些衡量标准的客观性。
但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由于中印两国高校体制的不同,中国留学生如果在印度获得了本科学位回国想申请国内的研究生项目,还是要按照国内的标准来评判。 所以,要了解最新的信息,还请参考中国教育部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