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是南京移民吗?
不是,云南在西汉时期就开始开发,到了唐代已经成为南方重要的经济区之一了,所以云南在汉唐时期就不缺乏移民了。 而且云南的少数民族绝大多数都是汉人来的,比如白族是来自云南地区的一个自称“白”的部族;傣族是从广西东部和贵州南部迁徙到湄公河和澜沧江下游定居发展的部落;拉祜族是从四川凉山州东部和云南东北部向西双版纳迁徙的;哈尼族则是从红河以东地区迁往元阳、建水等地定居的等等。此外还有部分来自汉族聚居的南方省份的移民,当然也有一部分来自北方的省份。
不过话说回来,唐朝时中原汉民大量迁徙南下是有一定的历史原因的,唐王朝在安史之乱后国力开始衰弱,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使得中央集权的唐王朝名存实亡。再加上唐末黄巢起义军攻陷长安(今西安),中原士族随之大举南迁,他们大多进入了南方的四川和两湖地区,其中四川由于地形复杂不易入侵,加之历史上巴蜀之地一直少有战事,故成为南方移民的主要聚集区,而云南就在这一过程中逐渐成为了少数民族的聚集地,并形成了著名的“西南夷”。
从史料记载来看,明朝初年30万军民“调北征南”到了昆明,昆明被形象地称为“南京城”,昆明人也被称为“南京移民”,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调北征南”中“调”字是明朝统治者为了掩盖战争的实质而采用的“调虎离山”之计,用现在的话说即是“调遣”,因此,“调北征南”是一场规模宏大的战争。
从史料记载中可以知道,此次“调北征南”中的30万大军是由各个卫所的军队和他们的家属组成的。他们中有的是一批老弱兵,甚至带了生病的士兵和他们的家属来昆明,有的甚至是犯罪的军士和犯人流氓,因此说他们不是单纯的军队,也不能说全是南京军民,更不能仅仅称为“南京移民”。
而“南迁”和“迁徙”也都不好界定,因为“南迁”一般用来指朝代的迁移,《史记》、《左传》中常用“迁徙”来指贬谪。从实际情况来看,“云南调北征南遗址研究课题组”组长、昆明市文物管理处原主任陈耀华先生把这 30万人解释为随军家属是符合当时实际情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