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教育与中国的区别?
1. 课程设计方面,国内教育是以学科为中心设计的,讲究系统性和完整性;澳大利亚的教育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讲究实用主义和学以致用。所以国内的课程设置比较偏理论、重基础知识,而澳大利亚的基础教育更强调应用和实践。因为学生们知道他们将来要学的东西大多是用不到的,所以学校里很多学习好的同学反而觉得课堂上一些简单的理论和知识点很无用武之地,因此会提出许多问题让老师觉得很受挫败感,相反成绩不太好的同学在课堂上的表现反而更加积极。所以在中国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而在澳大利亚则是“只要你人品好,人生就不怕”。(这里没有贬低中国教育或者崇洋媚外的意思,我只是就事论事地陈述不同教育理念下的不同课程设置)
2. 在中国考试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唯一标准,考好了你就是好学生,考不好你就是差学生。在澳大利亚,考试并不是衡量学习的唯一标准,平时的表现和参与度以及课堂讨论等也占总成绩的一部分,所以即使你在考试前准备得不够充分也没有关系,只要你的其他成绩够高,一样可以拿到好的分数。这就使得学生在澳大利亚的学习不那么容易形成压力,反正在考试之前把该背的都背了,该准备的都准备了,那及格线以上的分数就一定跑不掉,所以可以看到很多人在参加考试的时候都是笑嘻嘻的,一点也不紧张。当然这样也可能造成一部分学生过于放松导致最后成绩的不理想,只不过这种情况应该极少见。
3. 中国是分门别类地教给学生知识,而澳大利亚是从宏观上引领着学生去自学、发现知识和探索知识。所以在国外上课时感觉很多内容都没有学过也很正常,因为你所学的知识都是自成体系并且相互联系的,而不是像填鸭式教学那样每一科都是独立开来传授给你早已准备好了的知识。如果你刚开始不适应这种学习方式,感觉什么都没学到,那只是你的错觉,只要你肯耐心地去适应和接受这样的学习方式,你自然会学到很多东西并有所收获。
说了这么多,并不代表我国的教育方式就比澳大利亚落后,只不过是两种完全不同教育体制下的两种方式罢了。没有绝对的好与坏,只有适不适合。
1、选课比较自由。商科大部分专业,第一年所有学生学的基础课程都是一样的,比如Management,Economics,Law等,学生在第二年选择方向,因此学生在入学的时候可以不用太着急决定以后具体的方向,而是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灵活的决定以后的学习方向。同时,商科硕士一般是一年制,课程的设置是非常紧凑和集中的,没有选修课,学生只需要在毕业前修完必修的课程就可以了,没有很多繁杂和累赘的课程。
2、教师授课水平高。澳洲的教师很多都是博士毕业,部分教师同时担任咨询顾问。教师的学术水平和实践经验很高。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很注重与学生互动和探讨,而不只是照本宣科的讲完自己的PPT。而且,商科的课程很多是提供案例探讨的,教师会引导学生分析和处理这些有代表性的案例,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实际应用能力。
3、以学生为中心。在澳洲大学,教师是负责传授知识,并不会像国内大学一样严厉的管理学生。相反学生在很多方面可以管理教师。教师在确定办公室的见习时间需要征询大家的意见以选择大家有空的时间,教师有事无法上课需要根据学生的意见选择请谁代课,学生的综合成绩期末考试只占一半,更多的平时成绩是通过作业和课堂表现来评定的,因此学生如果有特殊情况,比如生病等,可以向教师说明,教师会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处理。同时,教师非常欢迎学生有问题后在课堂和课后找教师讨论和咨询。
4、同学的综合素质高。由于澳洲留学对学生的经济条件和英语水平有诸多要求,因此,同学本身都很优秀。以笔者就读的学校为例,同学大多毕业于985或211大学,大部分的同学都有四六级证书或雅思成绩。同时,由于澳洲的学校通常都是一年两次开学,每年3月和7月,在校学生的专业,文化,生活经历等都呈现多元化的趋势,有利于同学的交流和思想的碰撞。同时,同学对于学习有充分的兴趣和主动性,课堂表现突出,课堂的氛围非常融洽和轻松,同学之间的关系也是非常友好。
总的来说,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商科硕士是一段愉快和有价值的学习经历,通过在墨尔本大学一年的学习,学生的专业素养,英语水平,文化视野和生活阅历等各方面都得到了长足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