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先修是什么情况?
作为一个在台湾读过书的陆生,可以解答你的这个问题。 首先,先修课(preparatory course)是大陆称作“辅修”的课程。由于学分制的实行,在大陆大部分大学已经没有“辅修”的概念了,而改成修读第二学位,不过本质上还是一样的,都称为warmup course。
在台湾,大部分学校的本科都是采取选修制,也就是没有必修这一说,所有学科的所有课程都是可以自由的选。因此就有了先修课。 什么是先修课呢?以我念书时台师大历史系的先修课为例,先修课就是预先学习必修的基础知识。例如要学中国古代史就要先修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等等,要先修完这些先修课才允许跨进中国历史研究所的大门。(虽然最后能不能进去还要另外看成绩)当然先修课的成绩不会计入主修的学位论文,只是简单的测验和期末考而已。
为什么要上先修课呢?这主要是因为有些同学可能是转系或是跨院所导致的,对于新环境不熟悉,如果先修完了再正式修主修课程就会比较容易适应。再者因为各院系对重要科目都会有所界定,为了因应不同的需求,会开设很多不同版本的同一门课,因此提前把基础打好了,正式进修的时候可以更有方向性。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先修课都一样好。比如说我在台湾念书的时候,有的学校会安排学生修两门先修课,一门是大二上学期修,一门是大二下学期修,这种就很麻烦,因为你可能刚刚熟悉这个领域就被赶去另一个领域……这样的设计不是特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