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庆熙数码影像学啥的?

阎粹蔫阎粹蔫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我去年因为腰部不适前往医院就诊,当时医生建议我做核磁共振,但是由于费用较高,我还是选择了普通腰部拍片,做完磁共振,医生说要等几天才能取片。 当时觉得不可思议,一张片子需要这么长时间,在等到片子出来的那几天心里莫名的恐慌,害怕看到自己不想看到的结果。 当时脑子里闪现过各种疾病,腰肌劳损、腰椎变形等等,甚至想好了各种不治之症的治疗方案。所幸最终结果并无大碍,只是一些皮外伤。

但是这也提醒了我,面对医学检查一定要放正心态。医疗检查,毕竟只是一门学问,没有到了呼之即来吹之即去的灵丹妙药,任何检查都有局限性和误查率。因为检查的局限性以及医生水平的问题,难免会出现差误。医学检查,只是帮助医生对患者作出诊断,最终诊治还是依靠临床医生。所以,面对核磁共振、CT、显微镜、B超等各种检查,一定要放正心态,正确看待其优势和劣势。

韩国庆熙大学医学院曾经调查过数字化影像技术(即CT和核磁共震)对临床实践的影响。调查对象是来自韩国全国2235家医院和诊所的388名医生和118名研究生。结果表明69.3%的医生承认CT和核磁共振在诊断上发挥了很大作用。但同时也认为,由于这些检查的运用,过度医疗也在所难免。66.3%的医生认为,医学教育中应加强CT和核磁共振弊端方面的课程。

CT为何会致人死地?据介绍,当患脑部炎症性疾病如脑膜炎时,CT能清晰地显示病灶;但若患脑肿瘤时,CT往往会夸大病灶,使医生问诊时倾向恶性肿瘤,进而手术切除,殊不知,这样往往会破坏重要神经,造成患者瘫痪。

有人称,CT发明者应该获得诺贝尔医学奖。但是,也有人称,CT是“致命仪器”。英国伯明翰皇家皮肤科医院的专家对1985—1995年发表的131篇《医学文献》中有关CT扫描和核磁共振(在脑部疾患诊断中的价值进行研究后得出结论:“因CT扫描造成的死亡人数远大于因它救活的人口数字。”也就是说,每85个人接受CT扫描检查,就会有1个人死于CT扫描引起的副作用。

B超也会误诊?我国每年进行肝脏检查约800万人次,但新近公布的调查报告也指出,由于B超分辨率高,对微小病变可以发现一定缺陷,但并非所有肝脏肿瘤均可通过B超检测出来,有20%—30%的肝癌在B超检查时是“假阴性”。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