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哥华讲的什么语言?
在大部分人的印象中,加拿大就是一个讲英语的国家。不过,作为加拿大西岸的一大重要城市,温哥华究竟说得是什么“官话”呢?近日,卑诗语言局宣布,普通话将在本省的双语教育中占有一席之地。那么,届时,温哥华是不是也说普通话了呢?这个答案是否定的。其实,在温哥华讲的,是客家话。
客家话是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吸收南方方言而形成的一种汉语方言,同时带有自己独特的语音系统。以梅州话为例,有9个声调,字调高低起伏、平仄相间,语调委婉多变、错落有致。使用客家话的群体主要有两股力量,一股流向广东梅州、河源、梅州、韶关、珠三角;另一股则是遍布江西、四川、湖南、广西、安徽、福建、台湾等地。尽管分布范围广,但客家话却是世界上唯一还在使用的中古汉语,是研究古代汉语的珍贵材料。
而在北美,客家话的影响主要集中于三大城市。一是加拿大温哥华,二是美国安德森和洛杉矶,这三座城市也是北美客家人最主要的聚居地。
客家人擅于耕种,而温哥华的土壤十分适合水稻的生长。自十九世纪末,这里就吸引了不少来自中国的客家人。截至1960年,有记载的,来此耕种的客家人就有一万两千多人。不过,在客家族谱上,并没有朱李月华这名女婴降生的记载。 客家的语汇十分丰富,大约有十五万八千个核心词汇,使用相当自由的加美客家话,没有轻重音之分,一个单字的读音,可以代表不同的词,也可以是另一个同音单字组的简称。 如“东”可以表示“桶、顿、送”;“钟”可以表示“盅、舯、聪”;“我”是“内、你”“新”是“亲、心”;“吃”是“齿、示”等。
而且,客家话的很多读音已经消失,有些保留在古代中古汉语中,有些则通过叠音、参音的方式来表达,如“狗”读作“gāu”,“勾股定理”读作“gīu gāu djīi”,“狗尾巴”读“gàu mēe”;“看”读“kán”,“堪培拉”读“kán bé lā”,“可兰经”读“kī lān dzī”;“自己”读“dzid”,“四三”读“dzid”,“三点”读“dziǎo”;“七”为“qī”,“牵羊”读“qián dj”,“妻”为“kīi”,“膝盖”读“keel đi”,“脚迹”读“kjid”等等。
还有,客家话中有几百个语气助词,可以单独充当句子谓语,表达各种语气,还有几百个副词,其中“恰(恰是、正是)、醉(很、非常)、咪(没有)、边(那一边)、泛(都)、巨(他、他们)、唧(我)”等常用词相当生动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