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冷门吗?

昌怀开昌怀开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现在人们一说起语言,第一个想到的恐怕是汉语,或者是英语、日语等较为冷门的语言,但是,语言学却成为一门无人问津的“冷门”学科,成为包括很多理科生在内的人心中的“疙瘩”。

为什么“汉语”会成为热门?

因为中国人口多,而且拥有一些特殊的原因(如很多少数民族没有自己特定的文字),要像其他国家一样普及英语是很困难的。另外,汉语中存在很多奇特的现象(如“的”“地”等助词,在很多时候,其作用和词尾的变化完全一样),汉语的词汇中的很多词没有具体的对应英文,很多词甚至不能一一对应,所以学英语的人有很多不明白的,很多看了英语翻译过后觉得英语和中文截然不同的东西,都要用到语文-即汉语的知识去想象或理解。

而西方很多人学中文,也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如汉语的“的”、“地”等等,以及一些奇特的句子(如“我和他本来认识,但是昨天我们吵了一架,所以他在我眼里变成了不是东西”)。

但是,当外国学生学习中文时,有些问题只能依赖语言学家给他们的解释,一个单纯的语言学生是无法给他们解释上面的句子、短语、现象的。

而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汉语中多比喻,英语则多直述,例如:

汉语:他是一头猪

英语:He is a pig

汉语:你真是乌鸦嘴

英语:You are a wise-acre

……

很多英语学生都有这样的感觉:汉语太有神秘感了,汉语常常不能从字面上清楚地说明其含义,而英语可以。而且,英语中的很多含义,甚至很多特殊的用法,都可以从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词语本身意义解释出来。中文有时就做不到。

总之,英语中很多特殊的语言现象都可以找到理由说明,而中文则很多无法解释,这样,在英语学生的眼中,中文显得更为神秘——当然也是更具挑战性的。

而文学,则是一个更为“虚无缥缈”的学科,对很多没有生活阅历的人而言,任何作品都显得扑朔迷离,而对大部分人来说,即使阅历非常丰富,但要想真正完全理解世界文学精品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另外,文学史上那些被奉为经典之作的名作,很多都是在语言、形式上极其独特、甚至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

除了极个别的读者,绝大多数普通的读者都是在勉强读懂的基础上,通过其他途径(如老师、父母等)才能大致明白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所以无论是中国学生还是外国学生,在文学课上都是迷迷糊迷糊糊的。

总之,作为“语言”和“文学”的研究生,你或许可以在同学或是朋友当中,在你周围更小的圈子中,小小地炫耀一下你的知识,但你要是想在更广大的范围内让别人对你刮目相看,那恐怕是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行。

但是,你要是以后想当一名老师,那当然专业内知识面的广泛性和深刻性恐怕是不允许你有任何一点“冷门”知识的。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