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为什么不愿回来?

商紫瑜商紫瑜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作为一个在澳洲留学并已经归国的人,我想我可能有资格答这个题。 先说结论,因为国内的不公平对待和内卷现象让人失望甚至绝望。

再来说具体原因: 我本人是毕业后回国工作的,之所以回国是因为国内的互联网企业更多,机会也更多。虽然国内的大厂也有海外研究生的歧视链,但是总体比四大行等好一些。最重要的是,同等级别的工作,在国内的薪资要比在国外高不少(相同级别的岗位)。所以回国后我顺利进入了阿里,当时还参与了阿里巴巴澳洲首招。

后来因为工作调动去了日本,在日本期间又获得了谷歌日本首招。按照常理,以我的学历和工作经验应该是非常受用人单位青睐的。然而现实情况却非如此,由于我是留学归来的“海龟”,很多国内的企业对我并不友善,甚至在面试过程中质疑我日语水平(因为我来自日本且会说日语),以及在澳留学两年是否会影响我的能力等等。相反,我的同事里有大量二本乃至三本院校毕业的学生,但是他们因为在国内工作过一段时间,并且会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在职场中反而处处吃香。

后来我选择了去美国深造,拿到了斯坦福大学的offer.在斯坦福期间,我再次感受到了作为留学生的悲哀。因为我在美期间,几乎所有面试官问的问题都和我之前的求职经历有关,比如问我对某家互联网公司不满的原因是什么等等。他们似乎更关心我在前公司的表现,以及我在他们的公司能不能比之前的公司做得更好。总之,在面试过程中,我非常难融入其中,感觉和本地学生比起来,我就像是被隔离在外的一样。

其实,除了我自身的经历之外,我从国内同学和朋友那里听到最多的抱怨就是关于就业方面的。在就业市场上,海归留学生确实处于较为被动的地位。一方面,海归群体的素质相对较高;而另一方面,国内就业市场鱼龙混杂,不乏有很多能力不强但是幸运拿到高薪offer的同学。所以在竞争同一个工作岗位的时候,海归往往处于劣势。

举个例子,我的朋友有武大本科+武大硕士毕业,也有中流985本科+NUS硕士毕业的,这些同学的英语都非常流利。然而在应聘同一单位时,对方却以朋友武大学历为歧视理由,将朋友刷了下来。而同时,对方却接受了学历不如朋友的简历。这种情况让朋友非常气愤,却也无可奈何。毕竟对方可以光明正大以学历为由拒绝,而朋友们却没法明说。

有些企业还会以实习经历为名,要求应届生必须是某大型企业或者知名互联网公司,否则不予录用。这种不公平的现象让很多的留学生感到心寒,同时也对未来的择业道路产生了怀疑。 愿各位能遇到善待留学生的用人单位~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