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哪年经济学?

强韵淇强韵淇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我本科是2013年在北大读的,当时香港的大学还没什么排名。 就我的感觉来说,香港的经济学比大陆经济学要更“实用”一些,或许是因为其课程设置更多考虑的是和就业市场的衔接问题;而北大等大陆院校的课程设置可能更加学术一些,如果将来继续深造的话,可能会更占优势。但如果是本科毕业直接找工作,我觉得港大的实用经济会比较有优势(仅就个人感受而言)。而且如果选择去国外读研,港大作为英联邦的体制可能更容易适应国外的教学方式。

不过从本科阶段的学习来看,我认为两所学校的课程的质量都是很高的,老师都非常专业且负责,在课堂之外也提供了大量的课外资料和学习资源。就我个人而言,虽然我在北大上了四年学,但是港大三年的学习对我来说是质的飞跃。

另外需要说的是,港大和北大都提供双联学位课程,如果申请这个课程,毕业后可以获得两个学校的学位。但这个课程对申请人要求很高,而且在两学校之间选择的难度也很大。如果有这个打算的同学,一定要提前联系导师,在考研复试的时候拿下offer才更有把握。 这个课程的申请条件可以参见两校的网站,以港大为例,链接如下: https://admissions.ust.hk/en/prospective_students/ug_programmes/ug_degree_programme_overview.html#entry

秋笑秋笑优质答主

香港哪年经济学

香港经济学界与中国经济结合得越来越紧密。不少学者在专业领域已成为国内经济发展的智囊,直接参与一些经济工程的评估和设计工作。梁智平教授担任北京航空大厦的总评估师,为这个工程写出了极具说服力的研究报告,从而为这个具有高科技含量的工程争得了香港特区政府150亿元港币的投资。黄德林教授参与“深圳与香港紧密性研究 ”,此成果已经被深圳市政府所采用。

香港经济学界与国外经济学界保持着经常和密切的学术交流关系。仅以经济学系为例: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经济系和英国约克大学经济系分别签订了学术交流学生的协议,每年互派学生;与英国牛津大学数学学院计算机实验室联合举办“计量经济研讨会”;邀请麻省理工学院的阿西莫格鲁博士、哈佛大学科斯特基教授及宾西法尼亚大学经济系布林优博士等世界知名学者来港讲学。经常参加各类经济学会,出席在美国、德国、日本、比利时、法国、荷兰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并宣读论文。与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经济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经济系、新加坡国立大学经济系以及荷兰伊拉斯姆斯大学经济系有教师交流安排。经济系教授与美国学者合写的两本计量经济学专著,分别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和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出版。经济系副教授黄德林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经济系合编的专著被剑桥大学出版社接受出版。

香港经济学界与珠江三角洲地区保持着经常和密切的交流。2005年,经济系与广州市人民政府、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联合主办“地方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互动管理研修班”,受到学员好评,并得到广泛的社会关注。2005年,该系参加广东省政府有关机构举办的“珠三角发展研究”课题招标并成功中标,所提交的调研报告被有关机构评为优秀报告并推荐给省主要领导参阅。2005年,黄德林教授与其他学者合著的专著《香港与广州产业转移问题研究》在香港、北京和广州发布,媒体广泛报道,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