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是什么经济学?
我是学西方经济学的,所以回答这个问题可能更客观一些。 很多人一说起香港就想到金融、房地产这些行业,确实,香港的金融和房地产在亚洲乃至世界都享有盛名。但是,这仅限于香港的后半个世纪的发展。
要知道,20世纪初的香港可是被称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的。那么,20世纪上半世纪的港岛经济又是怎样的? 用一个词来形容当年的香港经济——殖民地经济(creole economy)。当然,这个说法可能不是很准确,但是可以用来描述那个时代香港的经济面貌。因为当时香港的经济命脉主要掌握在外资手里;进出口贸易和投资的主要对象都是欧美;对外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是执行英国的世界战略;工业发展也是依靠外资、进口原料和技术,出口制成品的一个流程。
如果说有什么特点的话,那就是当时香港经济的各个产业几乎都被外国人控制着,可以说没有哪个领域是“本土的”。当然,我们也不能否认,当时也有“土产”,比如“土产”货色占全球电子业1/4市场份额的香港电脑整机制造业,以及“土产”货色占全球纺织业半壁江山的服装鞋帽制造业等。只不过它们的外销比例非常高,甚至达到90%以上,像电脑整机几乎全部外销,只留下零配件一个环节给本地企业,而服装也仅有贴牌加工这么一个环节留给本地企业,研发与设计都被外资牢牢掌控。
可以这样说,当年香港经济的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浓浓的外国味道。这种经济模式与当今之香港可以说是风牛马不相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