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日本教育的根本区别?
首先,从历史渊源上,我们俩都是亚洲东方民族(其实算儒家文化圈),都经历过封建制度、军阀混战、抗日战争这些阶段。因此很多传统文化的烙印是相似的。 但教育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的塑造功能,不同社会有不同的需求,也就需要不同的培养目标。
中国近现代教育的历史就是不断复制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模式来追赶和超越他们的过程。而日本的教育在明治维新之后也是以赶超欧美为目标进行改革的。所以近代中日两国在教育上的变革有许多相似之处。 不过毕竟改革开放四十年让中国实现了经济的腾飞,国力大增,民众对生活水平的期望值也水涨船高。于是人们对接受更好教育的需求也更为强烈了。教育在这时成了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我国人口基数大,优质教育资源相对短缺,竞争自然就更加激烈起来。
反观日本,二战后虽然经济飞速发展,但教育资源仍然相对紧张。为了适应经济增长和对人才的迫切需要,日本政府不得不对教育进行改革。 于是我们就看到了战后日本多次推行“低龄化”、“普及化”的教育体制。也就是从幼儿园到高中12年一贯制义务教育的普及。并且把大学入学考试的权利交给各个名牌大学去实施,以此提高大学选拔人才的效率和名校招生的自主权;同时政府通过财政拨款和学费补贴的形式支持薄弱的学校教育事业,保证人人都能上得起学。
虽然日本目前的高考体制还有待完善,也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但从总体上说是朝着公平和教育机会均等方向发展的。这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扮演重要角色的必然选择。 而中国的教育改革还在摸索中前进。市场的作用力被逐渐放大,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则面临考验。我们是否能够在不改变当下教育公平的前提下,为那些有能力有潜质的学生提供更多脱颖而出的机会?这需要我们下一番工夫去思考和探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