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经营学包括哪些?
简单地说,“经营学”就是研究如何“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进行有效率和经济地运作,以达到预期目标的一个学科”。所以,从定义上看,“经营学”是包含两方面的内容的——怎样做(即方法论)和做什么(即研究对象)。所谓的“经营学”具体研究什么取决于它采用的方法论是什么。 目前,“经营学”主要采用的行为理论方法是“经济学说”,从这个角度看,“经营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市场机制”下的资源配置及其相关问题。当然,也有部分学者认为“经营学”应该采用非经济学的说理方法,并以此为基础重构整个学科的体系。比如,采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商业问题的“商业心理学”;采用社会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研究企业社会的“社会商业”;还有采用哲学、伦理学甚至是数学的模型来研究经营问题的。这些从不同角度重构的“经营学”体系固然有自己的道理,也是当下学术界主流的重构路径,但是,这些重构的路径或多或少都受到西方学派的影响。
在我看来,“经营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理论和方法必须符合三个条件:第一,必须是建立在扎实的实证分析基础之上;第二,必须是能够解释现实世界中存在的普遍现象;第三,必须是能够预测未知的现象或者未出现的情况。只有同时满足以上三个条件的“经营学”才能真正成为一门学科。 当前,尽管有不少基于经济学理论的“经营学”教材和论著,但是满足以上三个条件的并不多。我不赞同让“经营学”简单地套用经济学的体系和框架,虽然经济学在提供“经营学”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相反,我认为“经营学”应在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经济管理思想的基础上,融合多元学科的知识,特别是与社会科学尤其是行为科学交叉渗透而形成的新的知识,构建自己的理论和知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