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汉和国际学校如何?
作为在新加坡读了10年书,目前回到上海的过来人想说一句: 选择汉国,就是选择痛苦和后悔!
1.学校的教学方法太奇葩了 一开始学校给家长各种承诺,什么精英教育,全英文环境,全球校友圈等等。
入学之后却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90%以上的课堂内容都用中文讲解,剩余部分英语。(虽然表面上的授课语言是英语,但很多单词和语法都是中式表达)。
当然,用中文讲课也没有关系,关键是你所在的班级要是有个中国学生,那老师必然会在课堂上专门cue他,问他的意见,做例子的时候也是经常拿他和印度人做对比,说一些“你看XXX(中国学生名字)跟XXX(印度学生名字)一样笨”之类的气话(▼皿▼#) 如果有个外国学生提出疑问,老师也会很热情地给他解答,但如果是中国人提问,有些老师就会有点不客气了。比如数学课上,要是中国学生提的问题比较简单,老师会不假思索的说,那你还读什么书,回去吧;而同样的问题,如果是印度学生问到,老师就会比较耐心细致地解答。
所以啊,别相信那些宣传海报上写着“我们鼓励多元文化融合和全球化思维”的学校口号,进了这个门,你就是炮灰。(虽然我最后也拿了offer,但是过程实在痛苦到了极点,每一天都想自杀)
2.学校的管理极度松懈 新加坡其实是个法制国家,所有学校的规章制度都写得很明确,但是汉国不一样,很多时候看领导的眼色行事。如果领导高兴,你就可以随便摸鱼;如果不高兴,你就得滚去学习。 举个例子说明一下这种情况:我在汉国期间正好赶上Omicron疫情爆发,当时整个新加坡到处都在抓未接种疫苗的人。由于学校是聚集场所,所以政府要求学校每周上报未接种学生的人数。
结果汉国把整个学校没有打疫苗的学生名单给了政府,然而这个名单上面却出现了这样诡异的一幕:每个班都被打了对号标记,唯独有两个班被打了叉,并且校长写了“这两个班不用打疫苗”的字样。。。 两个班一共就6个学生,其中还包括3个华人小孩,校领导居然能一眼识别出来,真是神一般的操作。(PS:其实这六个人的父母都是大使馆的高层人员,有钱有势,在学校也是横着走)